重庆大足和四川资阳的石刻文化隔空“对话”;四川达州与重庆开州的老人们聚在一起过生日宴;万州、开州、梁平、城口、达州五地同讲一堂课、同唱一首歌……
1月16日,“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发布会在重庆举行。会上发布了川渝文明实践红色文旅走廊线路、川渝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并签署《2025年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框架协议》。
活动现场公布的川渝文明实践红色文旅走廊线路从江津出发,途经永川、荣昌、隆昌、安岳、大足等地,最终连接至万源、城口,串联起四渡赤水战役旧址、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红色文化遗址,系统梳理了毗邻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全面展现川渝地区深厚的红色底蕴。
2024年,川渝两地率先以“跨省共建”模式,联合开展“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新打造川渝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包括川渝文明实践红色文化旅游走廊及川南渝西、川中渝西、川东北渝北、川东北渝东北4条文明实践带。
在本次发布的8个典型案例中,涵盖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旅融合发展、跨区域基层治理等内容。
比如,川东北渝北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合美十皆”共绘乡村幸福梦》,深入挖掘卢作孚先生“十皆”理念新内涵,聚焦多角度满足群众需求、多方面提升队伍水平、多维度打造精品项目,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川东北渝东北文明实践带典型案例《百课齐讲、千屏共亮、万人同唱》,整合红色文化资源,串联起12个红色文化教育阵地,以红色线路、主题宣讲、精品课堂等多种形式,为广大干部群众讲授思政课。
据介绍,川渝文明实践典型案例带来的成果体现在多方面,在助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联建24小时企业社区文明实践基地、打造“文明实践基地+校地企联盟平台”等举措,推动了产业共建共兴、市场共建共管、农产品互助互销;在促进文旅融合方面,培育“资足常乐”“遂潼红色景区联盟”等跨省红色文旅品牌,联动开展文艺院团互动演出、“景区惠民游”等文明实践活动100余项,吸引游客超过5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文旅产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
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方面,建设川渝首个“妇女儿童维权站”“泸江永荣”家庭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以及多个联合调解室,毗邻地区群众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会议现场,川渝两地还签署了2025年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框架协议。重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李金满表示,下一步,川渝两地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联合举办成果交流会、开展宣传宣讲、推动阵地建设、开展文化活动,推动巴蜀同脉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一廊四带”建设走深走实。(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刘文君)
原标题:川渝CP携手“上分” 发布8个文明实践典型案例
原标题:川渝CP携手“上分” 发布8个文明实践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