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7月份的巫峡两岸满眼碧绿,万亩脆李个个饱满高挂枝头,巫山县果农迎来一年最繁忙的脆李收获季节。
这是巫山脆李再度赶超跨越的一年:“两架脆李专机、双机产地直飞”,全国超1000个城市可24小时内新鲜送达;含有珍珠膜保鲜养鲜材料的专用包装让脆李保鲜迈上了新台阶;巫山脆李特色产业园项目即将投入运营,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道路越走越深……遍及全县23个乡镇222个村,巫山脆李今年预计产量13.5万吨,综合产值将突破18亿元。
当前,巫山围绕“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总目标,重点抓好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两件大事”。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转型升级的路径迭代升级,加快建设生态优先新高地、绿色发展示范区,巫山如何破题?
从时代出题,到实干作答,已经成长为巫山县域特色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一颗巫山脆李正用清晰的思路、坚定的行动探索出一条山区库区强县富民新路子,成就一条产业链,富裕一方百姓。
生态之问
三峡库区如何夯实绿色基底?
破题答卷——走深走实“两化路”,30万亩脆李提升两岸青山“含绿量”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今年早熟脆李市场行情好,每天采摘、打包脆李虽然忙碌,但是越干越有劲。”近日,巫山县两坪乡华家村果农黄洲弟笑着说。
而在多年以前,华家村还是一个以煤炭开采为主,经济粗放型发展的传统村。山里出现大片石漠化问题,红色的水流入长江,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巫山县山高坡陡,是渝东北片区最大的岩溶地区,全县岩溶地貌总面积达409.82万亩,占该县总面积的93.1%。岩溶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破坏力强,形成了库区生态的脆弱区。
保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既是巫山担起“上游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根系庞大,土壤抓力强,能够绿化山体、锁住水土、平衡生态的脆李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印发《脆李、脐橙、龙眼荔枝三大水果产业发展方案》,以巫山县为核心,覆盖万州、开州、云阳、奉节、巫溪等六区县,将巫山脆李作为全市三大特色水果之首重点发展推进。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种质资源重庆(巫山)李子资源圃、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绿色供应基地、农业农村部重庆脆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
▲中国邮政航空第二季巫山脆李专机首航仪式
巫山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将巫山脆李确定为全县“1+3+2”现代特色高效农业、“一主两辅”产业之一,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用于脆李产业发展,相继出台管护扶持、营销奖补、种植保险、惠农果业贷等政策,从种、管、产、销全方位支持脆李产业发展。
立足“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任务,巫山因地制宜结合生态修复和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空间+纬度”生态保护措施,巫山脆李种植面积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6平方公里,巫山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16年的56%升至63%。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道路,巫山越来越多的石漠化土地上“种”出了绿色产业,实现了“治理”与“发展”两相宜。
富民之问
全新经济增长点路在何方?
破题答卷——构建完善全产业链,脆李品牌估值达27.1亿元
山多地少是巫山最为显著的特点,人均耕地少,难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传统的“三大坨”单一的种植结构经济效益低,难以产生更多的经济附加值。发展农业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培育全新经济增长点?
“今年又是个脆李丰收年。”近日,巫山县庙宇镇种植大户、市级劳模覃传德看着漫山遍野的脆李压弯了枝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2012年,覃传德在水磨村开始种植脆李,脆李产业在当地不断发展壮大,仅水磨村五社,就发展了种植散户86户,整个水磨村脆李种植面积约3000亩。
▲万亩李花花海
水磨村的产业富民之路也是巫山脆李成为巫山县域特色效益农业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的成长史。近年来,巫山县将全县海拔175米至1000米确定为脆李种植适宜区,不断提升巫山脆李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和商品化水平,巫山脆李种质资源发展出早、中、晚熟3个品种,上市期从6月底延长至9月初。漫山遍野的脆李,托起了库区山村的富裕新生活。
走科技化发展道路,不断破解脆李产业发展技术瓶颈。组建巫山脆李研究院,开展防裂果增糖增产技术研究、研发推广激光微孔塑料膜覆树冠等。建成运用“巫山数字果园V2.0管理平台”“巫山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平台”等平台,积极开展巫山脆李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衍生出脆李酒、脆李蜜饯、脆李果酱、脆李月饼系列精深加工产品,抢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端市场。
走品牌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巫山脆李知晓度、知名度、美誉度。构建县、乡、村、生产一线“四级网格化”技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脆李品质。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持续提升“巫山脆李”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巫山脆李先后荣获“中华名果”“全国优质李金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国家区域优势公用品牌,巫山县获“中国脆李之乡”“全国优质李生产基地县”荣誉称号。
▲巫山脆李包装现场
走融合化发展道路,让更多农户吃上旅游饭。成功打造巫山“江南百里李花长廊”和“江北千顷李庄”两个大型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连续多年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累计吸引游客400万余人次,发展乡村旅游2500余家,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1亿元。
人才之问
传统种植“后继无人”如何解决?
破题答卷——以“李”为媒大力培育新农人,20余万从业人员实现增收致富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外出务工照顾不到家人,留在村里又赚不到钱”,农村劳动力外流造成不少村成为“空心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力量不足后劲缺失,成为巫山县村民们的无奈。
随着巫山脆李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5年前,90后彭斌回到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老家,接手管理父母的10亩果园。如今,这片脆李园已经被他打理得枝繁叶茂,每年为一家人带来的收入超过20万元。
近3年来,巫山县依托脆李产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吸引外流农民返乡创业,巫山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9%,巫山脆李带动了20余万从业人员增收致富。
创新探索适度规模“家庭果园”发展模式,以家庭为单元自行协商土地“单户或联户”经营20亩—50亩果园,激活农民内生动力。全县共培育家庭果园种植主体987家,生产经营收益在10万以上的达436家,培育职业农民520余人。
运用数字化技术、供应链金融思路,设计“巫山果业‘1+6’社会化服务体系”运行模式。打造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超市的“一套”以银行作为结算中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产品化、产品上线化、农户入社化、技术专业化、资源共享化、效益共赢化”的“六化”建设目标,培育出一批集中开展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管护的社会化服务新农人。
发展8个巫山脆李产业化联合社,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由脆李种植生产技术好、经营果园生产水平高的经营主体发起巫山脆李产业化联合社,积极吸纳与产业链相关联的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社会化服务等经营主体,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实现脆李经营主体之间产业联结、要素联结、利益联结。
一颗小小巫山脆李不断挖掘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才价值,提升了山的价值,做强了绿的优势,破解强县富民发展难题的巫山轻装上阵,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短评
在新发展格局中做强做优县域经济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强县目标,最终是为了富民。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巫山县不负嘱托,因地制宜将巫山脆李打造成为声名远播的“中国李第一品牌”,形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新路子。
以“李”为媒,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生态利用,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红利。
以“李”为媒,一手抓人才回归,一手抓土地复垦,扶持年轻人返乡就业,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建设“库区最美花果山”,充分激活县域经济。
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三峡库区高质量发展,一批极具分量的“国家级”名片,彰显着“把强县与富民统一起来、以县域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巫山做强做优县域经济最根本的遵循、最深刻的共识、最生动的实践。
张亚飞刘钦陈钰桦图片由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