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三年来,四川省就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加强与重庆的全方位协作,在政策共谋、产业共推、项目共建、开放共促、服务共享等领域紧密协同,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增速8.5%。2022年前三季度,川渝两地克服高温干旱、缺电保供、疫情频发等影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2万亿元,同比增长2.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不仅有量的增长,还有质的提升。近年来,川渝两地在产业发展上“牵手”更为紧密,通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等多个重点产业合作,朝着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加速前进。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311项高频政务服务“川渝通办”
沿210国道驱车而行,不多久就来到川渝毗邻处的邻水县高滩镇。乡镇平坦宽阔的道路上,货车穿梭来往,厂房错落有致,生产如火如荼。
“最早办税要开车50分钟去邻水县城办税大厅,有时涉及到跨省业务,还要再到重庆去。现在办税路程只有5分钟,再也不用两头跑了。”四川龙擎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游美玲说。近年来,在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税费服务支持下,四川龙擎公司的发展规模快速壮大,年销售收入从最初的800余万元跃升至2021年的5000余万元。
扎根此地多年,游美玲见证了高滩镇成为川渝高竹新区的一部分。2021年12月27日,由重庆市渝北区和四川省广安市联手共建的川渝高竹新区正式揭牌,广安市邻水县的高滩镇就是新区的组成区域。随着高竹新区的正式成立,全国首个实体化运行的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也正式运行,打通跨省域办税服务“最后一公里”,并为在两地发展的企业保驾护航。
据了解,近年来“川渝通办”税费事项清单不断扩围,两地电子税务局线上通办业务增加到52项,跨区税源登记、跨省异地电子缴税等多个通办事项可在5分钟内办结。税费事项通办只是一部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39项便捷生活行动任务和311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川渝异地通办,让“两城”似“一城”,为两地经济发展加速。
除了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三年来,川渝两地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交通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科技协同、文化旅游、西部金融中心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和建设方案,推动重点工作加快落地实施。
协同创新全面提速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2.2万亿元
12月30日,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专项工作组2022年第二次会议在成都举行。会上介绍,过去一年,工作专班协同成果丰硕,报送川渝汽车供应链“白名单”企业约500家,共同谋划推动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中胜出。
2022年,双方优化川渝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累计上云企业超过3500家;加快“电走廊”“氢走廊”“智行走廊”重大场景建设,累计建成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电走廊”11条、加氢站15座;川渝共同获批成为国内首个跨省域的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发挥了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数据统计,2022年川渝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规模分别达到2.2万亿元、7500亿元、1万亿元和1.48万亿元,共生产汽车318万辆,同比增长17%。
成绩的背后,是川渝两地产业协作之路不断走深走实,而这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内涵所在。据悉,接下来,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协同发展将全面加速,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共同谋划、联手打造一批叫得响、有标识度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而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副总规划师肖莹看来,“以重庆、成都两大核心城市为引擎,联动渝西、成绵乐、沿江等产业发展优势地区,成渝产业创新走廊正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与此同时,在绿色发展转型推动下,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资源价值将进一步提级,为新经济衍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温床。
资本市场持续繁荣
未来将辐射西部、服务“一带一路”
产业繁荣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年来,产业聚集优势不断凸显,也吸引了更多优质的资源、资本进入到成渝经济圈,推动这里的资本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21年4月29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指数正式发布,作为区域经济运行晴雨表,该指数汇聚了川渝地区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优势特色产业上的100家优秀上市公司;随后的2022年9月9日,博时中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介绍,成渝经济圈指数ETF基金的推出,一方面为各类投资人投资成渝经济圈,引导资本流入新格局构建方向的产业和公司,提供了方便的投资标的;另一方面也为成渝地区的实体企业盘活资本存量、改善资本结构、提升资产流动性等提供了金融工具。
重庆市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指出,2022年以来,围绕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重庆市精准开展企业“育苗”上市行动,推动500余家企业进入后备库。全年已新增上市(过会)企业18家,创下历史新高,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90家,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开州区、石柱县实现上市公司破零。
2022年,也是四川企业在资本市场乘风破浪的一年。数据显示,全省新增A股上市企业达15家,目前上市公司总量已达170家。
日前,《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印发,提出优化区域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建立辐射西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合作机制。随着“新蓝图”展开,成渝地区资本市场也将迈入崭新发展阶段。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熊英英 刘旭强 马梦飞 朱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