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聿云暮,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转眼,川渝高竹新区设立两周年了。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集两省市之力共同托举,川渝高竹新区是被寄予厚望的战略支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三周年,川渝高竹新区设立两周年之际,川渝两省市和渝北广安两区市共同审视着“她”的现在,思索着“她”的未来——
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开放添动力。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川渝两省市共同规划建设的首批功能平台和首个“产城景乡”融合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运行管理、规划编制、开发建设、基础配套、要素保障五个方面率先迈出实质性步伐,形成了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制度创新成果和经验做法。
按照“协同高效、跨省集成”原则,边建设、边总结,川渝高竹新区搭建5318改革创新体系,涉及规划、管理、运营、用地、投入等方方面面,川渝高竹新区持续深化“两区”改革,不断拓宽一体化改革的新宽度。
新格局
同城融圈——规划“一体化”引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推动建设广安—渝北跨省市毗邻地区产业合作园区。
8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将四川省广安市全域纳入规划范围,并明确提出:川渝高竹新区,重点探索城市新区管理权所有权适度分离,推动在一体规划、设施互联、产业共兴、园区共建、环境共治、利益共享等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有效承接重庆中心城区功能疏解。
坚定实施“同城融圈”战略,按照“产城景乡融合”的思路,全覆盖编制概念性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交通、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积极加强对接汇报,以重大规划入围、重大政策争取、重大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实施、重大改革推进为主抓手,充分展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城市新区的形态。
12月2日上午,川渝高竹新区党工委书记甘用德正在听取中规院关于新区最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汇报。他指出,规划严格按照两省市发改委“两区一城”定位进行文本表述。规划审查报批的层级“就高不就低”,一定要提交到两省市的规委会来审查。
强化规划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摸清区域土地利用现状,确保项目按规划落地。实行“一个本子、两家同步”审批,待三区三线划定规则出台后报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综合防灾专项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五年发展规划、起步区控规以及综合交通、水系统、电力、管线等专项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正按程序送审。
两年来,川渝高竹新区着力构建“2+N”规划体系,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紧密对接,总控规专项同步推动。坚持规划管理一体化,推动重大项目统筹布局。据了解,目前,新区正研究论证确定渝广城际铁路线路走向及站点位置等,与渝北、广安共同讨论合广长高速规划建设方案......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川渝高竹新区蕴藏巨大活力。
用地保障——土地“三统一”管理
俗话说,规划是根、土地是命!这背后是2022年来川渝高竹新区制定28个重大项目“挂图作战”实施方案和13个重点项目“横道图”见真章。
12月30日,早上不到七点,海拔高的地方温度本来就低,川渝高竹新区的一个个工程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5万名建设者日夜兼程、风雨无阻,正用十足的干劲为这座“未来新城”添砖加瓦。
眼下,南北大道三期项目控制性节点——宝竹寺大桥已经完成桥梁主体施工,桥面上大型摊铺机轰鸣启动,缓缓向前推进,在路面上铺起约20多公分厚的水稳基层材料,多台压路机随后跟上,来回碾压、夯实。南北大道三期邻水段、包茂高速高竹互通即将达到通车条件。
道路畅通是新区发展的关键,也是周边老百姓关注的焦点。目前,重庆路一期、C1线已经建成通车,重庆路二期、华蓥山乡村振兴路等项目正加快推进,以及渝广轨道交通、渝广同城大道、合(川)广(安)长(寿)高速、水(土)高(竹)长(寿)快速道路的后期加持,新区内联外畅的交通路网正在加速形成。
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西侧,川渝科创基地8栋方正大楼拔地而起,另还有4栋大楼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该项目总投资23亿元,2022年力争完成施工产值1个亿的年度目标。
“以川渝科创基地为载体,全力打造创新前沿,成功引进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6所科研机构,助力川渝高竹新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朱理告诉记者。
川渝高竹新区功能提档升级,必将面临产业全新定位、交通网络重构等方面的难题。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离不开新区所有干部敢闯敢拼、真抓实干、锐意改革,不断增强新区澎湃的内生新动力。
目前,川渝高竹新区空间上规划确定13.8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抢抓“三区三线”划定契机,争取到城镇开发边界16.76平方公里,其中渝北板块新增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广安板块新增5.4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搭建新区土地报征一体化制度体系,新区广安板块2021年获批土地915亩,2022年上报征收的3368亩土地将于近期获批;渝北板块正抓紧组件上报征收3000亩。
与此同时,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印发推进川渝高竹新区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川渝高竹新区范围内建设用地一体化管理模式,促进土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自由流动,推动新区加快建成川渝跨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目前,《川渝高竹新区建设用地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建设用地指标、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土地“三统一”有望在新区尽快实现。
新动力
政务服务——事项“无差别”办理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职能转变”的“敲门砖”。川渝高竹新区成立初期,广安已下放134项经济管理权限、邻水已下放159项。
为高效推进新区开发建设,川渝高竹新区在广安渝北两地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次向两省市汇报争取,两省市人大就协同立法事项已达成共识,初步确定由两省市人大常委会赋予川渝高竹新区行政主体资格,两省市人民政府根据发展需要、承接能力等情况,分期分批下放行政管理权到川渝高竹新区。
其中,四川省拟下放行政权力200项,重庆市拟下放行政权力247项,势必营造最好最优的干事创业、投资兴业“两个环境”,特别是对新区建设发展有重大意义、重大影响的项目,按照“一事一议”匹配政策,以最大的力度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我们始终以最优的环境帮助企业入驻。我们按照‘办事不出新区’原则,深化‘川渝通办’事项,建成全国首个跨省域一体化运行的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平台,采取‘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同一事项川渝两地政策择优办理’等方式......”12月27日,在2022川渝国企高竹新区行活动上,川渝高竹新区党工委书记甘用德向川渝两地的央企、省(市)属国企负责人全面推介新区。当天,活动共签订34个合作项目,合作金额达1079.29亿元,14家央企国企意向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
四川亿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特种纤维材料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落户到即将投产,总经理赵民成对企业入驻新区充满信心,对新区的服务表示认可。他表示:“自签约以来,新区相关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积极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用水、用电及项目用地,促成了项目签约后3个月内的开工。项目开工建设后,按照协议申请退还履约保证金,新区负责专人送审流程、审批、兑现,全过程服务,全过程在新区流转,资料只提交一次,从提交到兑现只花了1周时间。”
将“高竹”字样进行域名保护,作为新区市场主体专属字样,实现市场准入异地同标、营业执照异地互办互发。“高竹新区开的地址证明,川渝两边机构互认,企业可实现自主选择注册地址。”招商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进一个门,办两省事!”是川渝高竹新区独有的特色。按照“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建设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川渝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不仅是为新区企业经营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也为新区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便利。
10月下旬的一天,租住在平安寨社区的新手爸爸刘先生在新区警务大厅,给即将满月的娃娃上了户口。“我老家是重庆区县的,全家去年开始在新区上班、生活,孩子出生后我就前来咨询办理户口的问题,得知可以异地办理,无需来回奔波,当天过来不到20分钟就办好了,很开心。”刘先生表示。
新区发展过程中,渝北、广安、邻水两地三方有关机构,涉及到的税务、公安、医保及水务、电力、燃气等单位积极接洽、自上而下先试先行、大胆突破创新,不断深入推进跨省域服务一体化改革探索。
市场主导——机构“扁平化”运行
2021年12月,川渝高竹新区管理机构揭牌运行,标志着新区迈出关键步伐,进入崭新时期。在宏观把控上,创新建立“领导小组+管委会+国有公司”的三级管理架构,推动实现跨省域合作“扁平管理、精简高效”。在具体合作上,采取“共同出人、共同出钱、共同出地”模式,积极推进新区开发建设。
川渝高竹新区成立由广安市和渝北区两地党委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按照渝广双方共同出人的总基调,新区已正式调入干部职工32名,另有16名正办理调动手续。
川渝高竹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21日登记设立,注册资本金10亿元,广安、渝北分别注资5亿元。推行“小管委会+大公司”运模式,把“全部资源、全域开发、全部收益”归集到一个主体,以公司化运营实现“共投共享”和市场化片区开发的“长周期、大平衡”。按照“时间、现状、边界”三锁定原则,制定新区存量锁定及过渡期运行管理方案,解决“前期怎么投、后期怎么分”的问题。
据悉,国有公司承担新区“投融建管运”各项具体任务,并构建起跨省域市场化、公司化开发运营新模式。深度参与了规划编制,牵头负责水系、综合管网等专项规划,并形成了阶段性成果。积极策划重点项目,结合新区规划与产业发展方向,编制了100个、总投资1000亿元的“十四五”重大项目清单,其中3个项目纳入“双圈”重点项目库,并梳理形成了2023年拟实施建设项目清单。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完成了产创中心、公交首末站、警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重庆路二期、南北大道连接线等13个项目前期和建设工作。
与此同时,国有公司成立以来,重点聚焦新能源整车装备制造、战略新兴材料等高端产业招商引资,推动了人民环球先进制造基地等23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新区。同时,充分用好有限的存量土地资源和政策资金,保障重点项目的落地需求,最大限度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接下来,川渝高竹新区正积极探索“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行模式,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新区开发建设。
新经验
打破供区——要素“同城化”保障
“水电气”办理是涉企和民生服务中的高频事项,小平台承载大民生!
“今年夏天真是太热了,但自来水供应却没有受到影响,水压和冬春季一样,一直稳定。”家住新区廉租房4楼的甘奶奶说,“以前,每到夏季我们都提心吊胆,担心水上不来,吃不上水,即使有水上来,水质也非常差,需要长时间沉淀后才能用。但是今年却出奇得好,水即能保证供应,水压也很高。”
原来,邻水县高滩镇因地理位置,取水的清水河水库主要靠降水补给。随着川渝高竹新区落户企业增加,用水更显紧张。新区成立以来,广安市和渝北区商议,将渝北区茨竹镇卫星水库作为新区第二水源,并于2021年6月底实现跨省供水。
在水源有保障的基础上,辖区内自来水公司又多次对自来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减少管网水质的二次污染的同时,高层用户和缺水地段用户水压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因水压不足引起的停水现象基本得到解决。日前,渝北区政府、邻水县政府已将新区管委会作为供水和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实施机构,授权高竹水务公司供排水跨省域一体化运营管理。
因水受益的还有四川诺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产品在模具高温成型过程中需要大量水蒸汽进行加热,对水量、水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过去,公司通过自备井进行水的开采和储备,如今自备井已变身蓄水池,节能环保的同时有效降低企业用水成本。
不仅如此,跨省域综合整治中兴河、方家沟河等河道,新区水生态环境大幅提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川渝高竹新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华蓥山、铜锣山跨区域合作机制,启动御临河流域“两岸青山”治理工程和华蓥山“千里林带”绿色示范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工程,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绿色发展先行区。
今年6月14日,川渝高竹新区供电服务中心揭牌。这是川渝两地携手打造的首个跨省市办电一体化机构。该中心的挂牌,实现跨省市办电,打破了过去省市不同的电网规划、服务保障、电费电价等差异,从更深层面推进了跨区域一体化发展。
“哪边(电费)便宜就用哪边的,通过大数据计算,我们实现了更加科学的用电计划,每个月用电量和用电成本降低不少。”欣悦精工管理部经理刘世华表示。
同样,用市场机制引导新区燃气资源整合,新区逐步实现水电气能源要素同城同价。
建成投用公交首末站,开通新区至渝北省际公交——川渝20路,广安群众同等享受重庆公交惠民政策,日客运量1000人次以上,新区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创新推进社银一体化服务改革,今年7月,首个跨省域联合运行的医保经办服务平台——川渝高竹新区医保服务站正式运行,新区企业可自主选择渝北或广安参保并享受参保地政策。
2021年6月,渝北、广安组织部门联动,专门为新区量身打造《渝北广安人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政策互认暂行办法》,明确川渝高竹新区引进培育的优秀人才(团队)可按照“从优不重复”原则,自主选择并享受两地人才政策。以川渝科技创新基地为载体,与重庆、成都人力资源产业园签订入驻协议,建设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共建川渝高竹新区人才智库,发布川渝高竹新区首批一体化17名专家人才名单。
打破藩篱,唯有依靠改革。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科学理解和处理“普惠”与“特惠”的关系,川渝高竹新区真正实现“政策就高、成本就低”。
惠企利民——税收“一体化”征管
2021年10月,在渝广两地税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营运。经过系统梳理,川渝两省(市)税收征管服务差异118项,就50项税费种政策执行口径达成一致,剩下68项正逐步统一。
目前,两省市相关部门对耕地占用税、环境保护税和资源税3种税适用税率标准调整还未达成完全一致。10月28日,在重庆市政府要求下,重庆市财政局组织发改、司法、税务等部门进行专题研究,会上,相关部门对3项税种的调整均予以支持,并逐步进行协同。
川渝高竹新区搭建平台助推毗邻地区税费征管一体化改革,打通跨省域办税缴费“最后一公里”。
统一目录、统一标准,1:1派驻业务骨干,联合推出新区电子税务局,确保“一个中心、一本目录、一套指引、一支队伍、一套系统”集成开展跨省域税费征管和服务。川渝高竹新区税费改革成果入选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在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无论是注册地在重庆的企业,还是注册地在四川的企业,都能进行税费业务办理,大大方便市场主体就近办理业务的同时,可快速享受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
2022年,川渝高竹新区累计实现税收办理业务70163余笔,实现税费收入5.79亿元;自成立以来,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累计办理业务13.37万余笔,实现税费收入8.34亿元。2022年,川渝高竹新区企业税费返还方面,已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达四川省本级税收800万元,重庆市、渝北区本级税收719万元。
债券资金方面,四川已发行政府专项债项目7个,申报发行金额31.2亿元,已到位资金5.8亿元。
“我们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耕好‘试验田’、勇做‘排头兵’,在落实国家战略中打头阵、作示范,推动新区由战略前沿、改革前沿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前沿。”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唐家文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场面、大见效”原则,挂图作战、专班推进,全力以赴拉骨架、夯厚度、塑形象、兴产业,全面拉开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记者手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又一个春天再出发,今天之高竹,塔吊与人潮相映,产城景乡共生共融,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从蓝图变为现实,由愿景变成美景。未来之高竹,以实干为底色,以奋斗为注脚,继续书写新时代“春天最美的故事”,镌刻更为壮美的时代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