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织锦绣,沃野披绿装。5月13日下午,笔者驱车来到大竹县童家镇,行走在这片充满希望热土的平坝坡梁,映入眼帘的是,高标准农田里插上了秧苗,规模种植园内缀满了果实,成片玉米地里套种了大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红红火火,农业企业产销两旺;家庭农场、品牌农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绘就出一幅幅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幸福图景。
图为农企业主沈贤云正在给务工村民进行花椒树修剪枝叶示范
童家镇党委、政府围绕“党建引领、产业兴镇、文化铸魂”发展思路,锁定“打造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目标,着力生态蔬果、万亩粮油、全程机械化服务示范三大基地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镇已建成省市级家庭农场6个、“稻+椒”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建设项目一期工程,3.7余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满栽满插,为实现全年产量逾1.7万吨奠定了坚实基础。
聚焦“洼地效应”农业走向产业化
在童家镇高坪寨村—印盒村优质稻、九叶青花椒连片种植基地里,只见一块块水田插满秧苗,一株株花椒树挂满颗粒,一行行大豆玉米苗长势喜人,处处一派绿意盎然。这是以四川省润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真实写照。该园区辐射带动种植优质水稻1万余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7600亩、花椒1100余亩、果树2000余亩、吊瓜500余亩,发展水稻制种900余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保障。”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楚昌洪介绍,农业产业项目坚持“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成功引来沈贤云、张光胜、贺仕文等能人投资创业,通过“农业公司(专合社)+党组织+基地+农户(脱贫户)”模式,培育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发展壮大服装生产企业1家,带动园区1500余户农户,形成以农民专合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骨干、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我家共有6.8亩耕地,三年前就流转了5.4亩田地给润童农业公司,让我既有了土地租金收入,每天在基地务工还能挣钱,一年下来,挣回1.5万块钱不成问题!”正在给花椒树修枝的天星寨村十组村民朱汉容,看着一个个坡地披上了“绿装”,喜上眉梢。2021年,仅花椒一项,实现产值165万元,吸纳周边群众3000余人就地务工,此外,新发展辣椒700余亩,帮助椒农户均实现增收5000元。
用活“地方资源”算好富民“加减法”
被评定为市级“最美乡镇”的童家镇,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可谓如数家珍:柑橘、青脐、樱桃、脆红李、塔罗科血橙等生态水果;辣椒、花椒等特色调味品;糯稻、油菜、水稻制种等优质粮油;手工麻花、苏(酥)鸭子、泡菜等特色小吃,实现“月月有果品,季季有特色”,带动全镇2.5万余名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饮水安全了,产业变强了,我们的幸福指数也提升了!”该镇探花社区居民舒中奎开心地说。自来水水质差、水压不稳定,一直是困扰着包括舒中奎在内的辖区居民的一块“心病”。去年12月,镇党委、政府将场镇供水工程改造纳入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思路,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短短四个月时间,一期工程基本完工,解决了场镇2000余人的饮水难题;二期工程将于今年6月启动,届时可实现全域供水,全镇2.5万余名群众都能用上安全、卫生、干净的自来水。
童家镇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资源,这里不仅物产富饶,而且历史悠久。因孕育晚清时期探花江国霖而得名的“探花故里”,江国霖故居具有浓厚的闽南和川东北特色,2019年被纳入全国第四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黄城寨遗址现今还保留有房屋、水井、蓄水池等大量建筑遗迹,为研究川东北南宋时期抗击外敌入侵提供了详实佐证;黄城寨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大竹县地方党组织机关办公地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黄城区委所在地,厚重的红色文化令人向往。
产业的兴起,环境的向好,推动着童家镇乡村旅游的发展。每逢周末,天气晴好,摘果、观景、吃农家饭,成为不少市民感受农村静谧美景的好去处。未来,该镇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用好“交通便利、青山绿水”优势,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康。(王晓林 记者 田怀江)
来源:西南商报
来源:西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