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视线
    手机版
    川渝视线
  • 川渝视线
    微信
    川渝视线
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乘势而上重庆文旅汇聚发展磅礴之力
2022-03-04 13:26:37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 

  文艺作品获得全国性重点奖项100余项,新创舞台艺术重点剧目20余台,生产电视剧25部、网络动画片6部。
 
  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居西部第3位、全国第11位;博物馆111家,免费开放96家;文化馆达国家一级馆率为95%,位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
 
  A级旅游景区271个,其中5A级景区10个;被评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
 
  2021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57.11亿元,增速为8.9%;全市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076.09亿元,增速为9.9%。
 
 
 
  近年来,重庆紧扣“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进文化铸魂、实施文化赋能,推进旅游为民、实施旅游带动,推进文旅融合、实施创新发展,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稳中有进、繁荣向好,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汇聚起磅礴之力。
 
  以文弘业文艺百花园更加生机盎然
 
  文者,贯道之器也。
 
  立足重庆美术馆,远眺两江交汇,水天一色,泼墨成画。
 
  “四轶风华·传薪惟艺”重庆画院建院40周年作品展正在这里举行。展览汇集了晏济元、冯建吴、张民权、苏葆桢、牛文、江碧波、罗中立、侯宝川等110位艺术家的113件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多个类别。
 
  “早就知道重庆是‘中国现代美术的摇篮’。这些作品不仅勾勒出当代重庆美术界的艺术面貌,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重庆文艺百花园的繁荣景象。”四川美术学院学生张欣雨边欣赏画作,边发出由衷赞叹。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近年来,重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昂扬的旋律、生动的笔触、精湛的艺术,奏响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之歌、爱国之歌、人民之歌,用文化凝聚奋进力量,把故事讲进人民心里。
 
  全市文艺作品获得全国性重点奖项100余项,新创舞台艺术重点剧目20余台,生产电视剧25部、网络动画片6部。其中,歌剧《一江清水向东流》、话剧《天坑问道》、杂技剧《一双绣花鞋》成功首演,舞剧《绝对考验》成功试演,电视剧《黑土热血》《娘亲舅大》《回家的路有多远》《家道颖颖之大考2020》相继登陆央视,魔术《仙豆(thefairybeans)》获中国魔术界最高荣誉“金菊奖”,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共产党人刘少奇》《麦香》、广播剧《宝贝回家》《“事儿妈”宋小娥》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海棠依旧》等5部电视剧获“飞天奖”“金鹰奖”,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城门几丈高》《长江之恋》获“星光奖”。
 
  扎实抓好红岩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红岩文化公园首期项目建成开放,抓实三峡文物保护、川渝石窟寺保护等重点工程建设。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建成对外开放,故宫南迁纪念馆建成迎客,非遗博览园(非遗博览馆)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举办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红岩革命文物承载的红岩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全市每万人拥有“三馆一中心”面积666.9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文化馆达国家一级馆率为95%,位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博物馆111家,其中免费开放96家。“三馆一中心”免费开放年服务群众达7200万人次以上,年均开展流动文化进基层3.3万场次,打造了乡村文艺会演、广场舞大赛、国际街舞大赛、“阅读之星”市民诵读大赛、“红岩少年”读书活动等多个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占座》《一分不能少》《龙把子》获得群星奖。
 
  2021年,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1057.11亿元,增速为8.9%;全市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1076.09亿元,增速为9.9%。在疫情影响下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7年的3.1%提高到2021年的3.8%,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
 
  以旅彰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
 
  旅游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日益成为一种生命体验和生活方式。旅游业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俱佳的阳光产业,也是创造美丽、传播美丽、分享美丽的美好事业。
 
  近年来,重庆旅游业牢牢把握“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展现重庆“城在山水间、山水在城中”“有山有水、依山伴水、显山露水”的独特魅力,彰显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牢牢把握“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展现“诗”和“远方”的结合,让人们通过旅游获得审美上、心灵上、精神上的享受,达到“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境界。
 
  紧扣重大战略,构建形成“1+N”规划发展体系,全力构建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美好生活空间发展格局。推进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合四川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编制《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川渝非遗保护联盟等,成功举办首届巴蜀合唱节等品牌活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推动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协调发展,连续两年举办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宣传营销大会,共推长江三峡旅游品牌提升和市场拓展,共同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着眼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布局,纵深打好“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着力打造“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旅游品牌。
 
  不断优化文旅品牌营销推广,全面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行千里·致广大”,先后组织180余个团组1200余人次赴近60个境外重点客源市场举办一系列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活动,重庆城市形象宣传推介连续两年亮相纽约时报广场新年倒计时活动。成功推出两季“双晒”大型文旅推介活动,累计阅读量62.5亿次;开展“打卡巴渝美景”全媒体推介活动,传播受众14.56亿人次;“巴山渝水踏歌行”快闪推广活动,传播受众近6亿人次等。
 
  运用互联网思维、物联网技术,建成重庆市智慧文旅广电云、“巴渝文化云”等云平台并上线运行。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重庆分中心、重庆智慧旅游研究院挂牌成立,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完成重庆智慧文旅广电云平台一期建设并上线使用,接入文旅场景400多个。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全力应对疫情影响,推出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等,暂退全市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举办重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金融专场对接会,帮助文旅企业获取各类资金近100亿元。
 
  推动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品质全面升级,推出新景区景点、特色旅游线路产品,发布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条,推动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美术馆和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所)纳入旅游线路,打造乡村旅游线路。持续举办“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和展销系列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271个,其中5A级景区10个、4A级景区131个;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市级旅游度假区23个;拥有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长江内河邮轮34艘,其中五星级邮轮24艘,达到五星级标准的豪华邮轮8艘;探明温泉矿点不少于220处,建成并营业的温泉旅游项目40余个;全市星级饭店148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8家。
 
  重庆被国际权威旅行杂志评为“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全球十大最具发展潜力的旅行地”,成为全国首个播放量过百亿级的“抖音之城”,央视新闻报道重庆是“最宠游客的城市”。
 
  文旅融合走向更有诗意的远方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近年来,重庆大力推进文化铸魂、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不断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含量,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文创进景区行动计划和文化展示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着力打造一批旅游商品品牌,形成“重庆好礼”系列品牌。
 
  不断推进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提档升级重庆旅游景区,丰富优质旅游供给,建设一批有震撼力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培塑一批具有国际能级的龙头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与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融合发展,促进“观光游”向“体验游”、“景点游”向“全域游”转变。
 
  持续兴旺文旅融合驻场演出,进一步打磨升级《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等驻场演出。聚合“两江四岸”演艺资源,打造富有巴渝特色的长嘉汇演艺集聚区。打造了一批新型演艺空间,推出《印象武隆》《重庆1949》《归来三峡》《烽烟三国》《雾重庆》《记艺·山城》《胡桃夹子》《扯拐儿》《逗乐坊》等文旅驻场演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优化文旅融合发展环境,推进文化旅游产品业态和营运模式创新,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探索旅游景区开发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政策,完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机制。
 
  围绕中心工作科学布局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围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以巴蜀文化为纽带,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围绕“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部署,推出主城国际都市旅游目的地、渝东北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渝东南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方案,因地制宜推动文旅发展。
 
  不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契机,积极参与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中华文化海外推广工程等国家级项目;建成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大力推介重庆特色文化;高水平建设西部国际传播中心,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性传播专业平台,形成“1+3+41”的全市一体化国际传播矩阵。
 
  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游客满意度,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规范有序、繁荣发展。2017年以来,游客满意度位居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我市注册文化市场主体达到13.6万家,比2017年初增长4.7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091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资产规模3238.66亿元。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示范基地7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16个。全市旅行社达到761家,其中出境游旅行社92家。2021年,实施市级重大文旅项目86个,全市文化旅游投资总额(全口径)1740亿元。
 
  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1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5个、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6个、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7个,重庆市连续两年位居“中国西部省市文化消费指数”综合指数榜首。
 
  全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近年来年均分别增长15%和23.5%。目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区)累计达12个、示范点23个,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全国乡村重点村6个、市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4个。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正在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詹米璐图片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

上一篇:重庆梁平:春日瑞雪图如诗如画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推荐
  • 乘势而上重庆文旅汇聚发展磅礴之力

  • 重庆梁平:春日瑞雪图如诗如画

  • 重庆市开州区:草莓界的“白富美...

  • 红色领航·繁荣白塔”大竹县白塔...

  • “活力大竹·逐梦未来”迎春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