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种一粒籽,夏收万担粮。10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在大竹县高穴镇,随处可见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现在正是秋洋芋和油菜生长的关键期,尤其是近期阴雨天气较多,一定要注意理沟排水……”在该镇石河村千亩秋洋芋套种油菜复合种植基地里,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饶毅一边仔细查看晚秋作物的长势情况,一边给劳作的村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今年以来,高穴镇党委、政府围绕“坝区有种植、山区有养殖、村村有产业”的总体思路,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着力整治撂荒地,强力推进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充分挖掘晚秋生产增产增收潜力,并按照特色产业“1+5+N”发展体系,抓好白茶、藠头、柠檬、水稻制种、油桐、生态种养循环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鱼腥草、烟叶、蔬菜、水果、中药材、养殖等特色产业,既织牢了群众“粮袋”,又鼓足了群众“钱袋”。
晚秋给力做好群众“增收账”
在高穴镇石河村四组,大竹县鑫通农机专合社理事长张化春正在检修一台小型旋耕机。“今年的晚秋生产,我们这里的农机硬是供不应求,栽种的300亩秋洋芋套种油菜,都已长出了新芽!”见有人来访,张化春指着长势良好的晚秋作物一脸喜悦。
今秋,该镇大春作物收割刚结束,镇党委、政府就把晚秋生产提上议事日程,对晚秋生产进行安排部署,将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组到户,做到“土地不闲置、户有种植地”,全面夯实晚秋生产播面,确保“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应种尽种”。组建了11支农技服务队,把栽培技术送到田间地头,目前,已开展技术培训100余次、专题指导1200余次,及时把35吨优质洋芋种、920公斤油菜种以及化肥200吨发放给农户。
为确保钱粮双增目标的实现,该镇还采取“户帮户”、“邻帮邻”、党员干部服务队等形式,深入田间地头,蹲点帮助指导农户搞好晚秋生产。今年,全镇累计栽种秋洋芋5300亩、油菜8000亩、秋菜2000亩,建成晚秋生产1000亩示范片一个,50亩示范点10个。“今年,我家秋洋芋套种油菜2.6亩,预计从土里刨除‘金元宝’2500元钱不成问题,全靠镇村干部帮了大忙!”正在查看秋洋芋套种油菜长势情况的长征村三组村民刘泽富喜滋滋地说。
多点布局走好产业“致富路”
在高穴镇木牌村生态种养循环基地里,成片的牧草,满眼的碧绿;新建的养殖场,一派繁忙的景象。迄今,该基地共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金牧粮草600亩,大豆玉米400亩,修建养殖场2个,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务工500余人次,年将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这是四川弘农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是群众增收致富的压舱石。”据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郝俊竺介绍,全镇农业产业项目坚持“大园区、小业主”发展模式,成功引来刘运峰、周德洪、朱天容等能人投资创业,通过“农业园区(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培育种养大户63户,示范家庭农场31个、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带动园区1200余户农户,形成以农民专合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骨干、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1、2月的水果,3、4月的茶,5、6月的藠头、烟叶,7月的玉米、牧草,8、9月的水稻,10、11月的柠檬……特色产业让群众实现“月月是收获,年年有收益”。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邹瑜军告诉记者,近年来,高穴镇积极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鼓励农户流转土地给专合社和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种植,同时用好各类‘活资源’,吸引有技术、有实力、愿意到农村发展的‘金凤凰’投资兴业。目前,布局的特色产业发展带在全镇范围遍地开花,形成了促农增收的“多点格局”。(王晓林 记者 田怀江)
西南商报-西部经济网
西南商报-西部经济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