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正在盐渍池里筛选青菜
王晓林 本报记者 田怀江 文/图
仲春时节,满目葱绿。3月5日一大早,记者驱车来到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周家镇,和着暖阳,穿行田野,放眼望去,成片的青菜绿满大地……在坡地,在平坝,随处可见村民们正手握刀柄,弯腰收割,好一幅恬静悠然的田园美景图。
在柳州村土坪志开阔处,三三两两的村民将收获的青菜搬运到盐渍池旁,经过称重、筛选后,倒入池里密封发酵。正忙着给青菜过秤的四组村民田克成,脸上洋溢着无比喜悦:“去年9月份,我家流转了两亩土地用来栽种青菜,青菜成熟后又来务工,6、7天时间就挣了1000多块钱。”在旁边记账的妻子蒋明凤补充道:“说句实话,现在能在家门口挣钱,这功劳还得归功于镇村干部,多亏成都泡菜公司帮了大忙!”
念好“产业经”青菜变“金菜”
去年秋收刚过,周家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实际,响亮地提出了“壮大蔬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思路,组织部分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成都新繁泡菜产业园考察学习,了解泡青菜种植加工情况。经过科学论证,青菜具有种植难度小、生长周期短、产量有保障等特点,于是,决定利用冬闲地空的时机,通过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积极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大力发展泡青菜产业,促进种植青菜增收奔康。
经过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宣传发动,全镇发展青菜面积800余亩,涉及柳州、康宁、新胜、高峰寨等四个行政村,惠及农户760户。采取“公司+业主+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各村委会分别与公司签订泡菜合作协议,公司借部分资金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青菜种植,泡青菜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按4:6比例分配利润,农户种植的青菜按鲜菜保底价300元/1000公斤交给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盐渍,公司按市场价收购盐渍后的青菜,为防范市场风险,每1000公斤泡青菜保底收购价为1050元。
据实地测产,每亩地青菜产量多则4500公斤、少则3500公斤。“4000公斤青菜可盐渍泡菜2000公斤,短短三四个月时间,一亩地就有2000多元的产值收益。”在青菜盐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的陈育书掰起指头算了一笔账。
充足“技术电”闲地有“钱途”
由于是初次栽种青菜,不少种植户对丰收心存疑虑。为此,该镇党委、政府主动牵线搭桥,及时邀请经营业主、农业专家、农技人员等,围绕青菜增产增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并开展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等内容为主的知识赋能活动。与此同时,还通过举办青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免费发放青菜盐渍技术资料等形式,积极帮助广大种植户“充电”,通过专业技能提高产量,助力青菜产业提质发展。
“时下,我镇青菜进入收割扫尾期,预计总产量达400万公斤,盐渍后的泡青菜有200万公斤,泡青菜按1050元/1000公斤的保底价计算,将实现产值210万元;按目前市场价计算,将实现产值273万元。同时,760户农户实现土地流转收益8万余元,400余名当地农民就地务工实现收入100余万元。”随行的镇人大主席冷奇德喜滋滋地说。为减少运输成本,该镇还采取就地盐渍泡青菜的方法,建立了若干个初加工的池子,每个池子能容纳青菜约22万公斤;待盐渍成熟后,再由泡菜公司回收进行深加工。
据介绍,今年该镇将继续与成都泡菜公司合作,通过公司签订收购订单,村集体组织发动,农户种植,继续在柳州、新胜、康宁、高峰寨等村规模种植青菜。进一步加大示范引领力度,培育种粮大户,实现“大春种粮,冬季种菜”目标,通过种粮大户带动农户种植青菜,力争发展青菜面积1500亩。同时,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改善基础设施,降低耕作成本,提高农业效益。把青菜面积做大、泡菜质量做优,引领农民增收致富,使周家镇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泡青菜特色镇。
来源:西南商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