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视线
    手机版
    川渝视线
  • 川渝视线
    微信
    川渝视线
首页 > 聚焦三农 > 正文

大竹县“特色产业+集体经济”实现钱粮“双增”——   倾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大竹样板”
2022-12-08 10:12:13   来源:川渝视线  编辑:黄媛媛 

  寒冬竹乡,满目翠绿。12月7日上午八点,大竹县高穴镇官家村脱贫户唐兴武跟往常一样,走进电子商务集聚区便开始忙活起来。患有残疾的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做梦也没想到,我能像正常人一样上班,每个月工资有2400元,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唐兴武一脸写满了感激之情。
 
  如今,该县有越来越多像唐兴武一样的困难群众,过上了“做梦也没想到的好日子”。
 
  近年来,大竹县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实施“四带引领、六片示范、百村精品”工程,发展“5+5+3”现代农业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蝶变成形,呈现出一幅幅农业欣欣向荣、农村美美与共、农民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画卷。
 
  特色产业助力加速乡村发展进程
 
  “我们只管栽种糯稻,从种子、技术到上门收购,都由公司负责,今年我家仅20亩糯稻就挣回3万块钱!”月华镇九银村九组脱贫户朱元兵掰起指头算起了收入账。
 
  月华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东汉醪糟企业的带动下积极发展“订单糯稻”,糯稻种植核心示范区亩产值已达2000元。目前,全县糯稻基地种植20万亩,年产糯稻10万吨,带动22个乡镇10余万人受益,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糯稻)全产业链典型县。
 
  大竹县坚持产业兴旺揽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按照“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思路,在做大做强糯稻、苎麻、香椿、白茶、竹“产业名片”的同时,立足粮油、生猪、果蔬三大基础产业,在全省率先出台整治撂荒确保粮食安全“十条”,粮食播面达170万亩,粮食总产达61.8万吨,完成大豆扩种19.24万亩,出栏生猪75.8万头。累计建成“5+N”特色产业基地100万亩,建成现代竹产业示范基地2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产值达76.79亿元;成功打造高标准规划现代农业园区26个,创建省五星级园区1个,创建全国产业强镇2个,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
 
  此外,大竹县让“人”“地”“景”联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打造五峰竹海、渔人部落、云峰茶谷、欢喜坪、桃花源、蓝莓园等乡村生态旅游,成功探索出农旅融合发展“大竹模式”,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4个,年接待游客39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67亿元。
 
  集体经济赋能拓宽群众增收路径
 
  12月7日上午,文星镇方斗村办公室热闹非凡,村民们在清点着手中的钞票。“我们年龄大了,外出务工不现实,没想到现在能在村集体蔬菜地里做工,今年我在家门口就挣回1.2万块钱。”八组脱贫户李世华领到工资后笑开了花。
 
  大竹县通过创新合股联营、村企联建、利益联享、组织联管“四联”模式,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脱贫户)”“专合社+村级组织+农户+科研院所”、二次返利等经营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持之以恒促农增收。
 
  发展集体经济是大竹县又一促农增收“秘笈”。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大清查,查清查实农村集体资金、债权债务、资产资源、经济合同,登记农村集体资产7.26亿元、集体土地总面积174.97万亩。全县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76.25万名,颁发股权证13.32万本,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86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
 
  为了让群众脱贫后不停下致富的脚步,大竹县科学规划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项目22个,建设致富车间5个,通过龙头企业、公益岗位等渠道,推动3512名有劳动力的群众集中安置,全部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连续8年荣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我们将乘着党的二十大东风,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县委书记李志超掷地有声。(王晓林 陈俊秋)
 
责任编辑:杨力

上一篇:再赴乌干达 9名四川农业专家赴非洲开展新一期技术援助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推荐
  • 2022年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村镇...

  • 四川射洪市: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

  • 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达州—...

  • 大竹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参加达州市...

  • 邻水县观音桥镇初级中学开展“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