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指出,中国的崛起既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对华合作的借口。这是朔尔茨在上个月首次访问中国之后,再次发出的对华友好声音。无独有偶,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12月1日也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并作出欧盟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会干涉中国内政等多项承诺。欧洲政治领导人在中共二十大之后的密集访华,向国际社会明确发出了“反对脱钩断链”“抵制阵营对抗”的时代强音,为动荡变化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蔓延,美联储加息与全球性通胀并行,各国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而欧洲则处于这场全球性的政治与经济危机的风口浪尖。受乌克兰局势的影响,欧洲正遭遇空前的能源供应中断和粮食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仅为0.6%。与此同时,欧元区通货膨胀率却在今年10月份达到10.6%的历史峰值。素有“欧洲经济发动机”之称的德国在此轮经济衰退中首当其冲。据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预测,明年德国GDP将下降0.6%,成为欧元区唯一经济负增长的国家。一场大规模的“滞胀”危机正在逼近整个欧洲。
当欧洲经济在困境中挣扎之际,美国作为“盟友”非但没有雪中送炭,反而落井下石。美国一方面将石油和天然气高价出售给欧洲,另一方面又不断出台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在高科技领域损害欧洲企业的利益。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对美国表达不满,称以4倍的价格向欧洲出售能源“这种事不能再继续了”。更加令欧洲各国忿忿不平的是,美国政府在今年8月份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明确将以补贴的方式鼓励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布局美国本土。这无疑将吸引大量欧洲企业将相关产业链转移到美国,从而让本已困顿不堪的欧洲经济雪上加霜。马克龙在上周访问美国时曾提议白宫修改《通胀削减法案》,但遭到了拜登的当场拒绝。以至于米歇尔随后公开指责,“华盛顿总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欧洲不应该继续天真了”。
虽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低迷,但是中欧贸易却大踏步前进。去年,中欧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双向投资规模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而今年前10个月,中欧贸易总额就达到了7000亿美元,增长6.3%。近日,代表近1000家在欧中资企业的欧盟中国商会透露,中欧双方目前每天贸易往来超过20亿欧元。中国已于2020年跃升为欧盟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而欧盟则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国际局势动荡、新冠肺炎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中欧贸易能够保持稳定增长充分体现了双方经贸关系的强劲韧性。
中欧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这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但是美国却出于维护自身霸权的目的,不断在全球鼓吹“冷战”思维,对中国实施遏制围堵战略,甚至竭力拉拢欧洲对中国搞“脱钩”“断链”,企图在世界上人为制造阵营对抗。但是与中国“脱钩”不仅对欧洲来说是无法承受之重,对全世界来说也无异于一场灾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期表示,由于贸易壁垒的增加,过去一年,全球共损失约1.4万亿美元。而德国Ifo经济研究所则在一份报告中预测,若德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发生贸易战,德国所受经济损失将是英国脱欧带来损失的6倍;如果德国企业将生产链全部迁回德国,德国GDP将下跌接近10%。中欧经济的深度融合决定了,互利共赢、对话合作才是中欧之间的必然选择。
中国不会因为自身发展强大而对世界构成威胁,欧洲的对华政策也应当坚持战略自主原则,避免为第三方势力所干扰,更不要为他国火中取栗。正如德国前总理施罗德所言:“在中美关系中,欧洲要维护自主权,与中美一道成为独立的行动者”。世界需要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也需要一个独立自主的欧洲。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将造福中欧人民,也将惠及世界。
中国网评论员乐水
中国网评论员乐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