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视线
    手机版
    川渝视线
  • 川渝视线
    微信
    川渝视线
首页 > 成渝资讯 > 正文

【二十大时光】一个个的“通”助力四川高质量发展
2022-10-21 09:38:1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黄媛媛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二十大报告给我们绘制了这样一幅“强国”新图景。
 
  四川是交通强国建设的试点省份之一,过去十年,是四川交通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好、质量最优的十年。内联外畅,四川不光强化硬件建设,也注重软件建设。我们看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大礼包”——“川渝通办”累计办理1000多万件,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办理户籍、社保、出入境、工商登记等业务同城化便利……
 
  一个“通”字,既包含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成都航空枢纽的通
 
  引领带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打造中国民航“第四极”
 
  记者王眉灵
 
  布鲁塞尔、莫斯科、特拉维夫、阿姆斯特丹、芝加哥……10月18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国际(地区)货运航线极为忙碌,不时有满载货物的客改货飞机、全货机从成都出发,飞往世界各地。
 
  “像这样的繁忙,已是常态。”四川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绍强摆出一组数据:今年1至9月,成都航空枢纽完成国际(地区)货运航班6299架次、货邮吞吐量16.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7.2%、52.5%。
 
  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四川民航系统工作的孙绍强,见证了成都航空枢纽的起步和发展。在他看来,过去十年,是成都航空枢纽发展最为迅猛的十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投运,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旅客吞吐量屡创新高,从2012年的突破3000万人次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5500余万人次;航线网络通达全球,累计开航航线总数从2012年的183条增长至目前的375条,其中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从46条增长至131条,10年新增国际(地区)航线85条,年均新开近9条!
 
  航空枢纽的巨变,有力助推四川高质量发展。随着国际客货运功能不断完善,成都枢纽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欧洲外首个空客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落地四川,京东方、浪潮等多家集成电路、信息网络头部企业入驻,宏远、爱派克斯等大型物流龙头企业来川,临空经济效果明显。成都航空口岸成为辐射中西部的物流集散中转地:每天数百吨货物从这里飞往全球,全球各地的货物飞来成都,再转运至全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接下来,成都航空枢纽将如何发力?“我们要进一步发挥成都枢纽核心作用,引领带动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打造中国民航‘第四极’。”孙绍强说,将进一步把天府国际机场打造为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全面提升中转水平,畅通四川对外开放空中战略大通道;进一步把双流国际机场打造为成都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国际客运航班为例,稳步推进国际航班复苏,9月成都枢纽在飞国际(地区)航线22条,1至9月执飞航班、完成旅客量同比增幅超过10%。“近期还将新增国际客运航线2条、加密4条,在飞国际(地区)客运航线将增至24条。”孙绍强介绍。
 
  成达万高铁的通
 
  华蓥山隧道加速掘进
 
  助推成达万高铁早日建成通车
 
  记者王代强
 
  一辆辆装卸车在隧道口来回穿梭,将掘进产生的土石运出……10月18日,位于达州市渠县的成达万高铁华蓥山隧道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为加快推进隧道建设,中铁二局成达万高铁工程指挥部副经理熊驰江已连续多天在现场蹲守指挥。
 
  “国庆假期都没有停工,高峰时期数百人同时施工。”熊驰江说,成达万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设计时速350公里,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密联动的交通大动脉。“华蓥山隧道是成达万高铁连接成渝交通大动脉的重要节点,如果建设进度滞后将拖整个工程的‘后腿’。”熊驰江说。
 
  然而,华蓥山隧道的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熊驰江介绍,隧道为一级高风险铁路隧道,综合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不良地质多、有害气体多、腐蚀性富水段多,面临高瓦斯、采空区、突水突泥、可溶岩四重困难。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指挥部成立成达万高铁项目科技攻关小组,负责解决项目的技术难题。隧道安装了40多个探头探测有害气体,及时发出预警。同时,大胆使用新工艺、新工法,比如“仰拱多工序多作业面同步作业”,用台车等机器代替人工作业,破解技术瓶颈,提高施工效率。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加班加点推进隧道掘进开挖工作。”熊驰江告诉记者,自隧道开工建设以来,多个月超额完成月度施工任务。隧道全长8.7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掘进2.6公里,正全力推进建设,助力成达万高铁早日建成通车。
 
  “川渝通办”的通
 
  真的很方便
 
  只用10分钟顺利落户到成都
 
  记者张庭铭
 
  “现在有了‘川渝通办’真的很方便,只用10分钟,我一个重庆人就顺利落户到成都了……”10月17日,在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办证中心,重庆人王先生很快就办理好户籍业务。
 
  10分钟办理好跨省户籍迁移,得益于202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的首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
 
  在跨省户籍迁移被列入“川渝通办”事项清单前,如果重庆居民要在成都办理落户,需在成都开具准迁证,回重庆注销户口、开具迁移证,然后凭迁移证再到成都办理落户。现在,只要带齐相关手续,当事人到“川渝通办”窗口基本可以一次办结,不用再“多地跑”“折返跑”。
 
  不仅仅是个人事项,单位事项的“川渝通办”服务也同样收获好评。不久前,重庆市酉阳县宏达矿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女士通过四川省政务服务大厅的“川渝通办”窗口进行了跨省矿业权登记事项办理。
 
  “从个人事项到单位事项,2020年以来,川渝两省市相继联合推动了三批共31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川渝通办’。”四川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办公室工作人员牛德良告诉记者,在311项政务服务事项中,有国家层面“跨省通办”事项144项,川渝地方特色事项167项;已涵盖营业执照互办互发、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等高频事项,涉及民政、税务、公安等30个行业领域。“目前,‘川渝通办’发布的311项事项已全部实现落地可办,累计办件量超过1000万件。其中,四川方面在交通、住房、医疗和教育等几个领域的办件量较大。”牛德良说。
 
  下一步,四川还将继续和重庆加强政务数据交换共享,聚焦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民生保障等领域,深入推进两地核发的电子证照在更大范围的政务服务及社会化生活领域中应用,服务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将持续扩大跨区域通办“朋友圈”范围,推动西南地区、泛珠三角区域等地的跨省通办。
 
  跨省(市)公交的通
 
  滚动发车票价便宜
 
  毗邻区域居民出行方便实惠
 
  □何努赵权军记者袁城霖
 
  10月17日11时许,达州市开江县任市镇场镇“新盛-任市”公交发车起点,背着背篼的老人、双手提着一大口袋菜的年轻人等陆续登车。70岁的重庆市梁平区新盛镇居民汪三文对这趟线路很熟悉,他常到任市镇走亲戚,“以前这趟线是班车在跑,票价5元,现在公交车只要3元,车也比以前多。”
 
  线路全长11公里,票价3元;滚动式发车,大约每15分钟一趟。自2020年开行以来,这趟跨省(市)公交已稳定运行两年多。目前,开江县和梁平区分别投入4台新能源公交车对开。
 
  公交车驾驶员李上勇告诉记者,每台车每天跑12个单边,共6个来回。两个场镇的逢场天,客流量更多一些,总体而言每台车日平均客流量100多人。“发车相比班车频次高很多,便利沿线居民出行和任市新盛两地居民往来。”李上勇说。
 
  开江县任市镇与梁平区新盛镇相隔一条数米宽的新盛河,一座联盟桥串起两地。跨省(市)公交的开通,毗邻区域内众多居民不仅出行更方便,生产生活也获得实惠。
 
  任市镇新街社区种粮大户卢友伦,发展稻虾综合种养近500亩。他说,水稻收割、烘干借助梁平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几十吨、上百吨的粮食顺利入仓。他家年产近3万斤小龙虾,其中约四成销往梁平。运输也很方便,只需把小龙虾打包后放到农村客运班线上,梁平的客户直接到车站拿货即可。
 
  中欧班列(成渝)的通
 
  强化枢纽联动
 
  助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记者殷鹏
 
  10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场站内一派繁忙景象。
 
  时间倒回至2013年4月26日——首趟“蓉欧快铁”(成都中欧班列前身)从中心站驶出,直奔波兰罗兹,打破了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赖沿海港口的历史。
 
  除了助力四川对外开放,近年来,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运输新通道,也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一环——2021年1月1日,成都、重庆两地同时发出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号首趟列车。这是国铁集团首次批准成渝两地统一品牌,并使用统一名称开展品牌宣传推广,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发展史上的首创。
 
  “成都国际铁路港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共同打造了中欧班列(成渝)品牌。”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郑泉峰表示,今年6月30日,两趟班列分别在重庆、成都两地始发,承载着西部对外开放的使命,一路向西奔赴欧洲。目前,中欧班列(成渝)已累计开行突破2万列大关,占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的40%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撸起袖子加油干,通过强化枢纽联动等举措,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四川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要支撑。”郑泉峰说。

       四川日报记者 王眉灵 王代强 张庭铭 袁城霖 殷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

上一篇: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四场集体采访四川省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推荐
  • 大竹县老年人体育协会积极开展“...

  • 塔映初心·匠心育人

  • 我的训哥儿

  • 重庆市万州天生城文旅街区年底开...

  • 倡导就地过节丰富旅游需求成都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