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日报讯(记者申晓佳实习生桑瑶佳)7月30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川渝古镇古村落保护发展创新论坛上获悉,川渝两地住建部门将进一步探讨古镇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共建巴蜀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
川渝两地古镇古村落资源丰富。据悉,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共有443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四川333个,重庆110个;共有54个镇被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行列,其中四川31个,重庆23个。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资源?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成员,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其悦表示,下一步,川渝两地住建部门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古镇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共建巴蜀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联合川渝两地的高校及相关科研设计单位,共建古镇古村落保护利用的专家队伍;挖掘和培养传统建筑工匠,共建巴蜀传统工匠名录;发掘整理川渝古镇古村落建筑文化,共同编写巴蜀传统建筑文化系列书籍,不断推动两地古镇古村落发展保护走深走实。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经济师陈福均表示,今后在川渝古镇古村落保护利用之中,要依托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等媒介,大力开展宣传推广,积极搭建“互联网+古镇+古村落”,加快建设省级传统村落数字化平台,充分开展宣传报道,打造并推出一批乡村文化振兴名镇名村,擦亮传统民居的名片。
川渝两地古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李先逵建议,古镇古村落保护中还要注重活态保护理念创新,不过度增加新的实用功能,保持外部环境空间形象风貌特色不变,内部空间装饰地域风格协调适度改造。
在利用方面,中国中冶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石小波建议,实践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因地制宜开展对古镇古村落的传承保护、谋划运营,推进以古镇古村为阵地的周边农文旅康融合发展,创新“投融建运”一体化商业模式。
观点>>>
“三化融合”促进智能建造发展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技术,给我国智能建造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筑业要加快推广智能建造技术,必须走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融合的“三化融合”道路。
对于重庆而言,“三化融合”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生产方式,它有利于提高重庆建造品质,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住建领域节能减排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原校长周绪红
“灰绿结合”构建具有韧性的城市生态
海绵城市建设中,污染治理领域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绿)+人工强化系统(灰)结合的方式,构建具有韧性的城市生态。
在农村污染治理的工作中,应以绿(即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灰(即人工强化系统)为辅,不能动辄就把小型化污水处理厂搬到农村去,这将造成经济和资源的大量浪费。
而在城市或者工业园区污染治理过程中,就要采取灰为主、绿为辅的方式,适当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任南琪
住建领域绿色发展应关注人才梯队建设
住建领域要做好绿色发展,应该关注人才梯队建设。目前全国建设行业从业人员都很关注绿色发展,但不少人仍存在技能短板,对设备和产业了解也不深入。除了关注人才培养外,川渝住建领域绿色发展应注重科技创新、跨专业融合、示范项目的应用、融资统筹等。
——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砚瑶
本组稿件由记者 廖雪梅 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删除。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