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渝视线
    手机版
    川渝视线
  • 川渝视线
    微信
    川渝视线
首页 > 成渝资讯 > 正文

携手发力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 “一条链”协作助推川渝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1-04 13:49:39   来源:重庆日报  编辑:黄媛媛 

  1月1日,荣昌区安富镇一幢三层楼的厂房里,100多名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婴儿车布套、毛绒玩具等产品。
 
  这个车间是四川隆昌好贝思婴童用品有限公司在重庆设立的“卫星工厂”。“订单排满了,生产线忙不过来,希望‘卫星工厂’帮助解燃眉之急。”该公司负责人说。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关键,加强产业协作是重中之重。两年来,川渝达成多个产业合作协议,共抓产业协作“一条链”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在氢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互补等方面,成效明显,建树颇多。
 
  强强联合
 
  围绕汽车、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加个微信,改天我们还要来取经。”上月14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四次会议在四川宜宾举行,在参观完位于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的宁德时代动力电池项目后,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对宜宾市长方存好这样说。
 
  在张智奎看来,宜宾不仅是永川的友好城市,更是永川产业升级的好伙伴——永川的多个重点产业里,汽摩及零部件被列为“第一支柱”。有志规划打造全球生产规模最大动力电池基地的宜宾,无疑是永川理想的合作对象。
 
  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川渝两地围绕产业协作达成了一揽子合作协议,围绕双方共同优势产业进行强强联合,共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比如,去年5月举行的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是川渝两地最有可能冲击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两个产业领域。
 
  随后,川渝汽车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和电子信息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先后建立,实现了两地产业链供应链无缝对接。去年前三季度,川渝两地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7万亿元、汽车产值超过5000亿元,跑出了产业发展“加速度”。
 
  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第四次会议上审议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让川渝两地又一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同时,这次会议审议的《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计划到2025年建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的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
 
  “川渝两地达成的一揽子合作协议,正是两地产业协同发展的润滑剂和新动能。”市经信委主任蓝庆华说,通过在汽车、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这三个重点产业上发力,再加上工业互联网建设助力,将促进川渝两地在推进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上协同协作,更好地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加速融合。
 
  瞄准氢能
 
  聚集起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上月31日,民生集团司机王勇驾驶一款庆铃氢燃料电池货车,来到九龙坡区半山环道中石化综合能源站。几分钟后,氢气注满,他开车往成都驶去。“氢燃料加注的便捷度与燃油类似,而驾驶的体验感跟纯电动车相似。”王勇说。
 
  不久前,庆铃汽车公司与民生集团签约,前者将陆续交付50辆氢燃料电池货车给后者,进行成渝两地间的物流示范运行。此举背后,是川渝两地围绕氢能源汽车产业绘制的“施工图”——双方共建“成渝氢走廊”,包含建设一条贯通成渝两市及中间各个城市群的氢能快捷运输线。
 
  为了此次氢燃料汽车应用示范项目顺利启动,川渝两地准备已久。重庆方面,庆铃汽车公司2017年就涉足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开发,目前正联合德国博世公司在渝建设博世氢燃料全球首个研发中心,以及国家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氢能源商用车生产基地。
 
  四川方面,去年7月,东方氢能产业园在成都郫都区开建;同年11月,以氢能为核心的综合智慧园区在德阳启动。
 
  目前,川渝两地已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布局,聚集起氢气“制、储、运、加、用”上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其中不乏行业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接下来,川渝两地计划在两年内分批次在“成渝氢走廊”投入400辆氢燃料物流车,在2025年前投入约1000辆氢燃料物流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同时,在潼南、长寿、凉山、攀枝花等地建立氢气供应基地,形成立足川渝、辐射西部的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高地。
 
  事实上,氢燃料汽车产业只是川渝汽车产业合作的内容之一。除了“成渝氢走廊”,“成渝电走廊”、“智慧高速走廊”等项目也相继启动,两地汽车产业一体化程度正在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国内外汽车产业环境发生剧烈变化,让川渝两地车企越发成为利益依存、守望相助的产业共同体。
 
  比如,受疫情防控影响,主要为多家重庆整车企业提供配套的四川建安工业、华川电装等汽配企业,在生产交付及资金方面遇到不少困难。为此,长安、小康、隆鑫等重庆整车企业与两地政府部门一道,协调解决了上述四川配套企业的物流调度、产品准入等问题。
 
  去年末,成渝双方还定下了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新目标——两市经信部门签署《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将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在规划协同、技术攻关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发展集群,计划到2025年两地汽车产量达到300万辆,实现产值6000亿元。
 
  分工协同
 
  供应采购环节相互补充、你来我往,一批川渝企业实现了高效分工、共同发展
 
  “加强产业联动,健全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发展……”去年10月发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了要求。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建设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川渝两地聚焦产业发展不断协同发力,特别是围绕推进产业协作和补链成群,这两年来川渝两地企业已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开展“互采互供”。
 
  在九龙坡区西彭工业园,重庆戴卡捷力轮毂制造有限公司(下称戴卡捷力)车间,多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加紧生产,通过熔炼、铸造、热处理等工序后,一批批被打磨得锃亮的轮毂依次下线。
 
  在戴卡捷力,每年约有1000万件轮毂下线,被运往全国多个整车企业,特别是距离最近的四川车企。
 
  “我们的产品基本覆盖四川所有整车企业,占到四川轮毂市场份额近三成。”戴卡捷力负责人曾平说,接下来川渝两地整车企业仍是该公司主要目标市场,其中四川市场是深耕的重点。
 
  供应采购环节形成的相互补充、你来我往,让一批川渝企业实现了高效分工、共同发展。
 
  有别于戴卡捷力向四川进行产品输出,位于璧山的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青山工业)则是向川企进行零部件采购,形成产品输入。
 
  青山工业负责人马雄介绍,该公司专注汽车传动系统研发,其供应链体系配套供给主要集中在川渝两地,在生产自动变速器所需的300多个零部件中,有七成供给来自川渝地区。
 
  “我们向四川采购的零部件包括变速器箱体、差速器壳体等,随着两地合作越发紧密,这两年采购量增长也特别快。”马雄称,就在刚过去的2021年,又有多家川企加入青山工业供应链体系。
 
  当前,川渝两地还有不少企业在产业配套、人才合作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比如在本地龙头企业中,长安汽车在川渝地区共有270多个供应商和99家经销商,其中四川地区经销商有62家;小康集团在四川地区的配套企业共37家,在2021年的采购总额超过10亿元。
 
  川渝工业园区的协作互动也在有序进行。去年5月,首批20个川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授牌,来自德阳、江津等20个川渝市、区的产业园区榜上有名。这些园区通过聚焦电子信息、汽摩、装备制造、消费品等重点产业集群,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等条件,按照功能共建型、产业配套型、资源开发型等多类方式,“两两结对”组成多个产业合作示范项目。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

上一篇:四川出台“税十一条”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推荐
  • 綦江 打造采摘乡村旅游路线

  • 重庆大足小佛湾石窟室外遗存本体...

  • 重庆推出200多项冬季特色文旅活动

  • 驻场演出渐热 给重庆文旅生活带...

  • 土家美味喷喷香 巴山美食任你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