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千百年来,中国农民在年复一年的春种秋收里,祈求风调雨顺、稻谷满仓。
而今,广袤田野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场景越来越少见,高效的机械、更加精准的管理正在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智慧”。无人机飞防、物联网智控、大数据服务……走在万州大地,农业实体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农事连入“云端”,生产更加智能,智慧农业正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激发出乡村振兴的活力。
智慧农业的新农人
装药、起飞、喷洒,在飞手的遥控指挥下,植保无人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嗡嗡”地飞向稻田上方,时而低空穿梭,时而空中悬停,所经之处洒落一层薄薄的药雾……
这样的场景,对于“90后”小伙余洪军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的工作就是在田间地头,通过无人机为农作物精准喷洒农药。
余洪军是万州的一名无人机植保员,他的职业是无人机驾驶员,也是农作物植保员。
在余洪军看来,相比传统农耕模式,他们这些飞手,只需一架无人机空中作业,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打药,植保都能完成,一系列农业操作有了更高的科技含量。
不过,要想当一名无人机植保员并不简单。
首先要懂得农业知识,其次还得熟练掌握无人机技术,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飞防的要求不同,无人机的高度、飞行速度还有农药的选择和配比,哪个环节出了错,最终的防治效果都会打折扣。”
因为专业技术娴熟,余洪军在多次创新创业大赛和农作物植保员大赛上获得多项荣誉。
和余洪军一样,同样扎根农村的新农人还有曾永良和陈小蓉夫妇,在沙河街道孙家村,他们是出了名的电商达人。
4年前,陈小蓉因怀孕生产辞掉外地的工作,回到家乡孙家村,她发现满山的血橙虽惹人喜爱,但还要肩挑背扛到数公里之外的城里去卖,农民不仅辛苦,钱也没赚到多少。
彼时,微信正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微信朋友圈的带货也让陈小蓉从中看到了商机。
“我发现有人通过微信群卖化妆品,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也能卖东西?我非常好奇,那家乡的土特产是不是也能在这上面销售。”这件事对陈小蓉的触动非常大,“别人能做,我绝对也能行。”
之后的几个月,陈小蓉一直琢磨着利用网络把橙子卖出去,试着在朋友圈开始推广自家的血橙。
从一开始的摸着石头过河,再到第一次尝到甜头,陈小蓉对电商创业的信心越来越足。
渐渐地,通过网络,曾永良和陈小蓉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自家的玫瑰香橙也越卖越远。
智慧农业的新气象
“几盆植物竖着成一串,就能比平面种植提高3倍以上的产量呢。”“这个稀奇,阳台式栽培,像种花一样。”近日,在甘宁镇同鑫蔬菜大观园里,游客边参观边阅读展板上的介绍,不时发出感叹。
在这里,智慧农业的面貌得到充分展现:重力循环栽培、算珠式栽培、家庭阳台式栽培……各种作物皆离开土壤,或长在水里,或长在精心调配的基质里,随着配套设施的设置和运转,更加科学地汲取着养分、进行着光合作用。
同鑫蔬菜大观园是我区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个代表。
伴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加速涌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逐步运用到农业生产各环节,智慧农业应运而生。通过对农业生产数据的获取、收集、分析,农业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变得更加科学、精准。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2019年该市出台了《重庆市智慧农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提出从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等方面,促进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推动农业智能应用更加广泛。
不仅如此,平台联合业内专家对种植、养殖技术进行科普,通过线上视频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技术水平,如轮作、间作和套作的种植方式、有机农业的施肥方式、有机农业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人员在线问诊,在线解决。
智慧农业的新模式
不管传统农业还是智慧农业,农业生产经营始终靠人。如何让高大上的现代农业设备、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万州区龙驹镇的钟关昌就在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走上了智慧农业的发展道路。
点开一家名叫“钟二爷官方店”的淘宝店,香肠、腊肉、腊猪脚等“土”货让人垂涎三尺。一位购买过这家店铺商品的网友评论道:“分量很足,味道很美,下次还会光顾”。这家特色农产品淘宝店的主人正是钟关昌。
钟关昌说:“当时从外地回到家乡后,不管是市、区还是镇上、协会组织的培训,我都积极参加。”培训有传统课堂授课,也有实地操作。他不仅掌握了解了自动喷灌、温室大棚等现代农业设施,还学习了电商运营等知识。
最终,对新事物比较好奇的他选择了电商运营,在淘宝注册了“钟二爷官方店”网店,帮助父老乡亲将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通过这个网上渠道卖出去,让参与的群众增收致富。2020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500%,突破500万元,达到505万元。他本人也多次荣获万州区十大农村电商创业标兵、万州区农委十大新农人、万州区电商扶贫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万州区立足三峡库区区域特征,组织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及区内的涉农学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创中心,围绕柑橘、生猪、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已完成甘宁核心区展厅建设和15个科研平台入驻,于7月中旬挂牌并正式运行。围绕“双百亿”工程,推动设立市畜牧科学院万州分院,专题研究万州生态养殖模式,积极推进国家生猪科技创新中心万州分中心落户,建设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万州分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万州分中心(网上),建设区域性检测认证中心及年产20万吨生物有机肥厂。
来源:三峡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