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工作于2020年4月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10月,川渝两地共签订文旅战略合作协议63份,成立文旅合作联盟11个,推动重点项目99项,累计向川渝两地市民和游客发放惠民消费券180.59万张,拉动文化旅游市场消费7.96亿元。
《报告》显示,两地有关行业部门签订各项合作协议,推进资源共享、线路互推、信息互通、游客互送、利益共赢,目前沙坪坝与乐山、潼南与遂宁、九龙坡与新都等60多个县(市、区)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两地市场主体积极响应,发起成立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巴蜀世界遗产联盟等11个文化旅游行业联盟,务实推进巴蜀文旅品牌建设,联合举办首届巴蜀合唱节、“川渝乐翻天”、文旅展览等数十场活动,发布川渝世遗之旅、巴蜀文化遗产之旅等数十条旅游线路,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销,不断拓展巴蜀文化旅游市场,提升巴蜀文旅品牌影响力。
《报告》指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持续夯实。目前,已完成潼南千佛寺、南岸弹子石摩崖造像、江津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本体保护工程,加快推进大足石刻北山168窟、安岳石窟、荣县大佛等本体保护前期工作。两地联合开展考古调查与研究,召开忠县中坝盐业遗址考古研究成果专家座谈会、九龙坡冬笋坝巴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座谈会、钓鱼城遗址宋元建筑考古学术研讨会、中国石窟(南方)保护学术研讨会等会议数十场,推动大足石刻与川渝地区其他石窟联手打造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启动涪江流域考古调查工作。举办“成渝双城蜀绣名家名作联展暨成都蜀绣精品展”“百绣百年颂党恩——川渝非遗绣活大赛”等活动,有力地促进川渝非遗保护利用协同发展。
根据《报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双方联合创建文旅品牌,组建“宽洪大量”CP,推动洪崖洞和宽窄巷子、金佛山和都江堰等地标级景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出成渝地区电子消费地图,发布城市游购攻略,推荐双城打卡路线,展现川渝城市品牌形象;举办文旅推介会,策划“洪崖洞、鹅岭二厂和宽窄巷子”“解放碑和春熙路”“仙女山和青城山”等融合创意宣传主题,宣传川渝两地特色文化、特色美食、特色品牌,充分展示了川渝两地人文相融、山水相连、亲情相依的独特魅力。推动“川渝演艺联动”,联合筹备《双城春晚》,推出《双城热恋》《我和重庆有个约会》等影视网络剧和节目。强化巴蜀文旅整体形象宣传,制作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宣传片《安逸四川•大美重庆》、展播公益广告等,合办“川渝话剧双城记”、“川剧艺术节”等。
此外,双方还联袂打造旅游精品。串联区域内优质景区(点),开发川渝两地一程多站旅游线路,打造跨省市的精品旅游联线产品,先后发布乡村旅游、红色研学、生态康养等精品线路70余条。
川渝两地还共同举办系列活动。联合承办了第六届中国诗歌节,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动漫文化节、成都市文化旅游(重庆)招商推介、“川渝双城艺术季”、“成渝地•巴蜀情”文艺晚会、“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等系列活动,利用院线联盟相互推介引进优秀剧目,组织川剧《江姐》、京剧《龙凤呈祥》、舞剧《杜甫》、大型民族歌剧《尘埃落定》以及四川话剧《隔离》在两地推广演出,有效促进了川渝演艺联动,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旅游产品供给。
在合力促进文旅消费方面,双方联合举办“2021美丽中国•心睇验”推介会、“远亲不如近邻”、“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等互动营销活动,参加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第八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面向境内外全方位宣传推介川渝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以及新产品、新线路,发布奖励优惠政策,吸引大量游客到重庆旅游,有力促进了旅游业复苏,提升了文旅消费。
《报告》还指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文旅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双方推动打通川渝两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网络,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场地“一键预约”、服务产品“一键采购”。川渝阅读“一卡通”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效,两地居民可凭社保卡替代读者证,在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和成都图书馆享受入馆、阅览、通借通还等服务。
此外,两地还联袂建设“智游天府”“惠游重庆”等公共服务平台,通过APP、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实现游客身份和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及跨平台核验认证,川渝游客可凭借“一码”游览两地660余家景区和文化旅游场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校审:丽虹 责任编辑:赵华勇 编辑:黄媛媛